BG大游技术文章
article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荆楚网、恩施日报、恩施州广播电视台、恩施发布、云上恩施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恩施州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新闻发布会。
在今年的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生态环境优渥”被列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八个显著特征之一。恩施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是长江入鄂第一站,又是清江发源地,生态优良是恩施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良好的环境质量是支点建设的重要基础。值此2024年全州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发布之际,我们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解读2024年恩施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坤先生,州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罗玉梅女士,州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谭宇辉先生,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办公室主任王文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荆楚网、恩施日报、恩施州广播电视台、恩施发布、云上恩施。欢迎大家!
首先,非常欢迎各位莅临本次新闻发布会,同时,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直以来,恩施州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聚焦“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全州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7.9%,优良天数比率较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34g/m3,较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3g/m3,较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
二是水环境状况方面。2024年全州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25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其中:3个断面水质达到Ⅰ类,19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3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长江、清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17个跨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14个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声环境状况方面。8个县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2.9分贝,昼间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与2023年相比下降0.6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保持稳定。8县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达标率为99.5%,夜间达标率为96.2%,与2023年相比分别上升0.9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面。全州生态质量持续保持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73.2,生态质量等级为“一类”。唐岩河、酉水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
五是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州开展的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结果表明,全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六是辐射环境方面。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州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未见异常,电磁环境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全州核与辐射安全形势保持稳定,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
202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支点建设”,锚定“十四五”生态环境目标任务,统筹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
一是全面推进美丽恩施建设。全面落实美丽湖北战略,实施美丽恩施建设系列行动,推进美丽恩施建设全民行动,积极探索山区治理经验,打造一批示范点,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
二是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扩面提质,完成8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开展恩施周边相邻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落实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大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三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重点污染源管控,推进重点行业VOCs全流程深度治理,深入开展湖北民院国控监测站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学有效应对污染天气。加强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管理,开展全州工业园区及化工企业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全力完成“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四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强化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服务,持续严格“两高一低”项目环境准入,积极支持环保企业发展,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推动环保产业聚集。积极做好大气、水、土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谋划实施。
五是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强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开展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监督。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辐射安全监管,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六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完善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运行管理制度,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证联合审查制度,建成“智慧环保”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集成共享,以“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单位名称。
记者:就我而言,空气质量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刚才公报通报的数据来看,我州空气质量很不错。请问,为了持续改善恩施的空气质量,我州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玉梅: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我州环境空气质量自2019年就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目前已连续6年持续达标,并且整体呈持续改善趋势。这得益于我州始终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打造了“恩施蓝”的特色名片。
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部署,聚焦工业源、移动源、社会面源等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减排,强化联防联控、精准施策、全民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是以企业污染治理为主线,推动工程减排。我们将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推动全州每年完成150个以上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405个;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聚焦陶瓷、砖瓦、石灰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治,积极谋划实施深度治理项目。大力开展环保绩效创建,鼓励企业积极创建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或绩效引领性企业,截至目前,我州2家企业被省生态环境厅认定为环保绩效引领性企业。
二是以车辆清洁替代为重点,推动结构减排。严格准入,全州全面实施机动车国6b排放标准。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应用,全州新能源车累计保有量达6.4万辆,新能源车占比提高到10%以上。强力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全州已建成规范化汽车回收拆解企业7家,十四五”以来累计淘汰老旧车4.5万余辆。加强在用车环保达标监管,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标准及规范,督促排放不合格车辆到汽车性能维护站(M站)进行维修治理,全州汽车排放检验和维护数据线%。强化柴油货车联合执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持续开展编码登记,累计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8959台。严格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管理,杜绝冒黑烟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械进入禁用区作业。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入户抽测,2024年入户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50台。
三是以城市精细治理为抓手,推动管理减排。围绕恩施市3个国控站点深入开展污染源摸排,编制了“一点一策”污染管控方案,建立大气污染源管控责任清单,BG大游官网每个污染源明确到具体的企业负责人和部门监管人员。以州城为重点,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行动,整治油烟无序排放和超标排放问题。开展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加快秸秆禁烧智慧管控系统建设,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开展道路、施工、裸土及堆场扬尘治理行动,规范烟花爆竹燃放管控,以“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加清洁。
记者:我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岸绿景美、水清河畅”的景象时常可以看到,请问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谭宇辉:谢谢您的提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我们纵深推进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稳中向好。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工作。按“1+4+1”工作机制,纵深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专项行动。第一个“1”即全州统一方案,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按照全省“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工作部署,州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了《恩施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恩施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明确目标措施、重点任务。成立州长江高水平保护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明确10个州直部门对应牵头十大专项行动,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工作落实。“4”即制定“目标任务、措施、责任、时限”四单,每年,州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州直牵头部门按照操作性强、目标任务具体、责任时限明确的要求,分专项制定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下发县市州直责任单位对标抓落实。2024年10个专项64项任务均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第二个“1”即建立一个调度机制、实行一个评价标准。我们按照可量化、可评价标准建立工作套表,按季度调度各县市及10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精准掌握各专项行动进展,按年度评估各单位工作成效,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共治合力,督促各单位分类施策、专项整治,共保长江生态环境。
二是强化水质监管水环境质量监管。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州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16座,对长江、清江等15条河流的25个国省控监测断面、14个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定期监测,定期。强化流域联保共治。建立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联席会议制度,分别与重庆市、湖南省建立跨流域(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环境事件协作机制。借鉴“南阳实践”经验,制定了溇水河、郁江、酉水河等13条河流的“一河一策一图”,BG大游官网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水质监测管联动。以25个国省控水质断面为重点,指导各县市制定断面污染源清单及水质管控措施清单,加强日常巡查和汛期污染强度控制。落实水质监测预警及联合会商制度,每天观测断面水质情况,按月分析全州地表水水质变化情况,编制水质变化情况报告,研判提示风险断面,异常情况及时交办至县市处置,形成“预警、交办、处置、报告、反馈”管控闭环。2024年下达州级预警提示21次,今年以来累计下达州级预警提示18次。
三是扎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地“划、立、治、测、管、防”保护要求,科学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州已批准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383个。其中,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乡镇级及“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42个,“百吨千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25个。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定期公开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设置标识标牌及围网围栏,配套在线监控视频监控设施,提高技防水平,定期开展巡查,依法处置污染破坏饮用水源地违法行为,保障饮水安全。全州县级及乡镇级水源地保护区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率达100%,县级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系统配套率达80%。
记者:当前,恩施州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生态环境执法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如何在执法与服务间找到平衡,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请简单介绍一下?
王文林: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坚定的决心和强有力的措施,持续加大打击力度,聚焦打击涉危废、涉在线数据弄虚作假、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方面,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024年以来,全州共立案3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60件,罚没219万元,不予处罚28件,执行查封扣押等《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9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4件,有力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绝非弱化监管,而是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精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
一是正确处理“规范生态环境执法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关系,打消了“不能管”的顾虑。在州优促办的组织下,强化部门融合和内部统筹,严格落实一次进门“一查清”“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工作要求,按规定开展涉企执法检查。同时,开展普法服务活动,发放“生态环境保护明白卡”,鼓励企业自主“体检”;开展“预约式”执法服务,窗口前移,跟踪指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深化差异化监管,将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无事不扰”;注重罚后信用修复,坚持“三书同达”便企举措,及时跟踪回访,协助违法企业信用修复,降低处罚后的负面影响,助力企业重焕活力。
二是科学把握“主动出击与及时响应”的关系,消除了“不愿管”的情绪。对老百姓的信访举报、部门转办、上级交办的各类环境问题,我们第一时间现场核查,涉嫌违法的坚决予以打击,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对正在实施违法排污,特别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我们主动出击,贡献正向价值,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威慑、惩戒作用。
三是采用“线上监控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不会管”的问题。加快建设“恩施智慧生态信息平台”,将各类环境信息融入其中,通过大数据、大模型AI分析,梳理筛查违法线索,点对点提前预警企业违法风险。线下,执法人员根据问题线索,运用无人机、走航车、红外线观测等科技手段,核查企业排污情况,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数据多出力,让执法人员少入企,让企业得安宁,提升执法的专业性与精准度。
今天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各位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会后与州生态环境局联系。在此,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