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新闻中心
News Center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在学校“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瞄准国家“双碳”战略,整合学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相关学科资源而组建的新学院。
学院面向“双碳”国家战略,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围绕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学科,重点在交通能源融合与能源产储供用一体化技术、交通先进动力与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交通网与能源网协同优化技术等前沿交叉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批“汽车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理论”、“新能源、汽车与PM2.5”等9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出版各类规划教材60余部,荣获多项省级和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余项。
近五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8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2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产力促进二等奖1项;陕西省内燃机学会科学技术奖各类奖项10项。
学院建设有“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能源-信息多网融合与自洽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甲醇燃料技术装备创新中心”、“长安大学-陕汽陕西省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生导师(含国际博导)21人,硕士生导师59人。现有省部级人才5人,长安学者5人;2名教师入选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拥有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
学院拥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3个本科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
面向“双碳”国家战略,服务于交通、汽车、电力、建筑等行业,在交通能源融合与汽车先进动力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院人才培养全面覆盖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形成了“拔尖创新型”、“卓越工程型”、“国际开拓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推免率约16%。学院人才培养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军人才。
凭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力强的特点,能电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能源电力、建筑电气、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大部分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学院依托完善的专业平台及师资力量,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的个性化指导,升学率在46%以上,深造去向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利物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外高校。
张海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3届优秀本科毕业生,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
作为在长安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潜心求学四年的学生,我深知母校能动专业的魅力。学校、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感谢长安大学能电学院为我打开了通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门。我由衷感谢母校的栽培,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欢迎广大学子报考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专业,开启你的精彩人生之旅。
非常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我遇到了可亲可敬的恩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成为我在硬核的专业课程学习里的一抹靓丽的青春底色,和相同爱好的伙伴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不仅获得到了专业技能的增长,还得到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的锻炼。我与渭水的这本书在2024年的夏天翻到了最后一页,而你与渭水相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期待你书写着更加精彩的大学篇章。BG大游官网BG大游官网